![]() |
竹葉青茶,峨眉高山綠茶,歸屬于四川省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。
竹葉青茶只在清明節前采摘,只選茶芽,采摘的新葉經過殺青,揉捻,烘焙等工藝制作而成。分為品味、靜心和論道三個等級。
竹葉青茶與佛家、道教的淵源甚長。茶之興盛,隨世而進。西漢末年,佛教傳入中國。因為長時間的坐禪容易使僧徒們疲倦、困頓,而茶因有提神益思、生津止渴、消除疲勞等功效,因此成為最理想的飲料。
峨眉山產茶,歷史悠久。唐朝李善所著的《文選注》中記載:"峨眉多藥草,茶尤好,異于天下。今黑水寺(后改名萬年寺)后絕頂產一種茶,味佳,而色二年白,一年綠,間出有常。"
宋代,峨眉山茶葉更是有名,大文豪蘇東坡、詩人陸游都曾有詩稱贊竹葉青。
1964年4月20日,陳毅定名。
竹葉青茶產于四川省峨眉山,海拔600-1500米的高山茶園。峨眉山是世界雙遺產地,地處北緯30度,有著8.5億年地質生長史,終年云霧繚繞,是世界公認的黃金產茶帶。
四川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,峨眉山一帶是中國很早種植茶葉的地區。
竹葉青茶外形扁平光滑、挺直秀麗,勻整、勻凈,干茶色澤嫩綠油潤;香氣嫩栗香、濃郁持久,湯色嫩綠明亮,滋味鮮嫩醇爽,葉底完整、黃綠明亮。
春季是竹葉青采摘的最佳期間,春季新發出的嫩芽,嫩芽肥厚含有富厚的營養成分,春茶是一年之中最好的茶葉,在清明節前夕峨眉山的茶農開始采摘新茶,春茶以清明,谷雨前采摘的茶葉最好。
竹葉青茶在春季開始采摘,采摘的新葉經過篩分一芽一葉,采摘的新葉經過殺青,揉捻,烘培等工藝制作而成,成品茶以綠色調為主,含有較多的葉綠素,竹葉青茶按照成品茶的顏色和制茶工藝,竹葉青茶屬于綠茶的烘青類茶。
為峨眉山高山茶區所產鮮嫩茶芽精制而成,其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,堪稱茶中上品。
選具
大凡高檔細嫩名竹葉青茶,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,而且無須用蓋,這樣一則增加透明度,便于人們賞茶觀姿;二則以防嫩茶泡熟,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。至于普通竹葉青茶,因不在欣賞茶趣,而在解渴,或飲茶談心,或佐食點心,或暢敘友誼,因此,也可選用茶壺泡茶,這叫做"嫩茶杯泡,老茶壺泡" 。根據品飲人數準備好茶杯碗以及竹葉青茶罐,茶則,茶匙,賞茶盤,茶巾以及燒水壺。
觀茶
對細嫩名優竹葉青茶,在泡飲之前,通常要進行觀茶。觀茶時,a,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,置于白紙上(或盛茶專用器具上),讓品飲者先欣賞干茶的色、形,再聞一下香,充分領略名優竹葉青茶的天然風韻。對普通大宗竹葉青茶,一般可免去觀茶這一程序。b,或者傾斜旋轉竹葉青茶罐,將竹葉青茶倒入茶則。用茶匙把茶則中的竹葉青茶撥入賞茶盤,欣賞干茶成色,嫩勻度,嗅聞干茶香氣。
潔具
就是將選好的茶具用開水一一加以沖泡洗凈,以清潔用具,平添飲茶情趣。b,溫杯:用開水將茶杯燙洗一遍,提高杯溫,在冬天,尤顯重要,利于竹葉青茶沖泡。
置茶
沖泡竹葉青茶的茶杯一般容量為150毫升,用茶量在3克左右(置放相對于容器五份之一的茶量)。用茶匙將竹葉青茶從茶盤或茶則中均勻撥入各個茶杯內。
浸潤泡
對名優竹葉青茶的沖泡,一般視茶的松緊程度,采用兩種方法沖泡:一是上投法,它適用于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竹葉青茶,諸如西湖龍井、洞庭碧螺春、蒙頂甘露、徑山茶、廬山云霧、涌溪火青、蒼山雪綠等,即先將攝氏85~90度的沸水沖入杯中,然后取茶投入,竹葉青茶便會徐徐下沉。
對條索比較松散的高檔名優竹葉青茶,一般采用中投法,即先置茶,后沖入沸水。至于普通大眾茶,當然是先置茶后沖水了。泡茶水溫在85~90℃為宜,水量為杯容量的1/4或1/3,使竹葉青茶吸水舒張,便于茶汁析出,約30秒后開始沖泡。
沖泡
沖泡次數:約三次,用"鳳凰三點頭"法,沖水入杯內至總容量的七成左右,意為"七分茶、三分情"。經過三次"高沖",使杯內竹葉青茶上下翻動,杯中上下茶湯濃度均勻。另一方面表示禮節,對客人到來以示歡迎。沖泡過程,要求水壺高懸,使水流有沖擊力,并有曲線的美感。
竹葉青茶可以解渴消暑,解毒利尿。去火,其味清香可口, 其色微黃淡綠,其湯晶瑩透亮,內含皂苷、糖及維生素A、C,具有生津止渴、消熱解毒、化痰、消炎、利尿通便。長飲此茶可排毒,使皮膚光滑,美白祛黃褐斑之功效。